您当前的位置:思尔学习网>教育要闻>正文

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8-18 00:34:10  阅读:1743+ 来源:自媒体 作者:审辩式思维

原标题: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

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

谢小庆

按:2019年8月16日,李嘉诚先生在香港的多家报纸注销整版广告,呼吁对暴力说不,呼吁“爱我国,爱香港,爱自己,爱自在,爱容纳,爱法治。”

网上网下许多学生和网友问谢小庆教师:李先生的广告是什么意思?他支撑谁?他是在支撑要“自在”的一方仍是在支撑要“法治”的一方呢?谢教师的答复是:

李先生的广告表现了一个千锤百炼才智白叟的审辩式思想。这两份广告,是进行审辩阅览(critical reading)的好资料。我期望教师和家长可以与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一道对这两份广告进行审辩阅览,与学生和孩子平等地展开评论。我信任,经过评论,不论是学生和孩子,仍是教师和家长,审辩式思想水平都可以得到进步。我高度认同李先生的观点:“最好的因可成最坏的果”,“以爱之义,止息怒愤”。这两句话,充分表现了李先生的审辩式思想。

请看看《审辩式思想微信大众号》第241期《目睹一定为实吗?》。一个具有审辩式思想的人,常常对自己的认知限制性保持警惕,不会把自己幻想成裁判聪明与愚笨的圣人,不会把自己幻想为裁判真理与错误的天主,不会把自己幻想成裁判正义与凶恶的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他坚持“不懈质疑”,“双向质疑”,既质疑别人,也质疑自己,在仔细审辩的基础上,“力行但责”。

假如有时间,还可以看看第58期《不要把自己幻想成首席大法官》,以及第552期《judge是天主才配用的特权》。

为此,这儿重贴第241期。

这张图像的是什么?

喔,原来是……

不过……

具有审辩式思想(critical thinking)的人可以想到,有时候,目睹纷歧定为实,自己的知道或许会遭到自己视界的限制。这种限制,或许来自没有掌握的现实,也或许来自理性和形式逻辑自身的限制,还或许来自言语的限制。因而,他们总是对自己或许的限制保持警惕,不懈质疑,双向质疑。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