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成多大学生准备暑期劳逸结合
飞机载着北京师范大学铎风实践队离开还在睡梦中的北京,几小时后降落在遍布瑰丽神秘的山川河谷的大凉山。再乘上汽车往大山深处行去,到晚饭时间,才能最终抵达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的晨光小学。队长纪昊阳已经是第二次来凉山支教,加上平时在北京周边多次支教的经历,他对这一路“风光”熟悉又亲切。
“七月的青甘大环线正是好时光。”无意间在社交平台里瞥到的几篇旅游攻略,在华东交通大学的郑茹心里悄然种下一颗种子。自小在南方长大的她被西北高原的山脉湖泊深深吸引。素有“上帝打翻的调色盘”美称的“张掖七彩丹霞”更是在郑茹眼里被裹上神秘色彩。思虑再三,她决定将“环线出发地——西宁”作为自己度过期末考试周后休憩的第一个目的地。“一年的六分之一,值得认真把握。”
“7月12号到7月16号,参加一个暑期新闻实践团;7月23号到8月5号,在青海支教;8月6号到14号到福建采访清华大学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站的成员。”提到今年暑假的计划,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年级的张佳雯兴奋地说起来自己的暑期安排。对于刚刚找到“人生方向”的张佳雯而言,要利用好一切时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就“暑期安排”话题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2.44%受访大学生认为假期应该是充实和提升的时间,会给自己安排较多学习和工作;72.35%表示假期应该劳逸结合,5.22%认为假期是纯粹的休息时间,不会给自己安排任何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大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实习等方式“充电”
临近暑期时,作为队长的纪昊阳一边联系凉山州教育基金会、确定支教地点,一边在学校里招募支教队员,和大一时跟着学长来凉山支教时相比,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了。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得做好,生活日用品、药品得带足,最重要的是来这里的半个月,得把课上好。对于初次踏上这块土地的队员来说,一整天从早到晚的奔波,加上对宿舍、厕所、饮食的不适应,沮丧的情绪在所难免,“有的队员一天几乎没吃没喝,到了晚上情绪都快崩溃了”。但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他们就在办公室里备课到晚上11点,正式进入了“老师”的角色。
“参与暑期支教团”是不少大学生暑期事项清单上的排头兵,张佳雯也不例外。在参与学校支教团的宣讲会后,张佳雯意识到,一位合格的支教团成员对于当地的孩子来说就像是一盏点亮航行之路的明灯,“以前意识不到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事情,但是当你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你为他解答了疑惑,他们之后真的有了方向,变得充满欢乐,就会发现自己现在真的能为社会做一些事。”
调查显示,44.9%受访者会利用暑假自学一项技能,如考驾照、学外语、学软件等,41.26%会参与暑期社会实践,22.77%会给自己安排实习任务。准备考研、雅思等考试(21.45%),义工旅行、志愿行动等(10.85%),参与夏令营、研学旅行(4%)等也是大学生们填补假期空白的备选方案。
刚一放暑假,中国农业大学的周正楷就把实习“安排上了”。今年刚大一的他在一家媒体的品牌部门实习,参与线下活动的执行、整理活动素材、配合活动宣发,还做起了一直想尝试的“文创品牌运营”项目,每天过得忙碌而充实。他最近有了许多实习的小心得。“学习专业知识和实习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在学校学习的理论架构,提供了结构性思考的模式。在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思考,也能回馈到学习当中,给我的学业发展提供借鉴。”
和学生接触的时光,被纪昊阳视作双向“充电”的过程。“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更多地考虑怎么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他们设计的日间课程有“儿童戏剧”“奇妙的古文字”“宋朝美食文化”“走遍俄罗斯”“民间的声音”等。开课第一天,为了让当地的孩子们尽快和支教队员熟悉起来,铎风支教队的成员们还设计了“真人图书馆”环节。作为“真人书籍”的支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关键词,学生可以通过问问题、聊天的形式来‘读懂’每位支教老师。“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些我的体育爱好,有学生问我什么是铁人三项、奥运会有什么项目。问题问得五花八门,我还给他们看了在北师大校园里拍的照片。”这期间有一个孩子的话让纪昊阳印象深刻,“大概是因为听了我们的讲述,那个孩子第一次对某个具体的大学有了比较形象的认识,斩钉截铁地说将来要上北京师范大学。”
“弯道超车”还是“简单快乐”?00后希望“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风风火火的郑茹很快筹措好了“租车环行青甘大环线”的整个计划。结束了足以让人“鸡飞狗跳”的考试周,她迫不及待与好友开启一场“寻梦之旅”。“整个环线全程大概3200km,需要7-8天左右。”万事开头难,郑茹介绍了自己与好友筹备旅途的不易。“优化路线、联络司机、采购食品和药品……整个准备过程非常磨炼人。”但驶过无人区,透过车窗看见连绵的山峦与遍野的牛羊,郑茹则觉得一切的努力都很值得。“当我们看见碧绿的原野和蔚蓝的天空相接,那一刻,旅途的劳顿都烟消云散了。”
调查显示,23.79%受访大学生认为假期应该以休闲放松为主。这与就读于北京某高校翻译专业的刘小雷的想法不谋而合。结束了一学期繁重的专业课程,对他来说,暑假是个不可多得的放松机会。刘小雷给自己安排了跨省出游。对旅游满怀期待的刘小雷希望能去到尽量多的省市游览,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不一样的城市文化与底蕴。“比如去上海感受现代都市的繁荣,或去苏杭乘坐游船欣赏夜景,去长沙感受新晋网红城市的夜生活文化……”在他看来,游览的过程中既放松了身心,又增加了许多软知识。
无独有偶,对于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谢应杰而言,调整生活节奏,适度放松是寒暑假的重要意义之一。谢应杰决定今年暑假回家好好休整,但“安逸”并不意味着“躺平”,闲不住的谢应杰也期待自己的暑假能够转变为一段“挑战自我”的时光。“学驾照、骑摩托车到贵州旅行、做一份短期实习”是这个假期他目前的规划。
齐睿智也选择在这个假期“劳逸结合”。学期结束后,她先和舍友一起去内蒙古玩了几天。充分放松后回到北京,她便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学习中。上网课成了她这个假期中重要的组成,她计划在暑假期间学习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的相关课程,为了明年考取FRM证书做准备。“这个证书每年有三次考试机会,年级中大部分同学在这个暑假开始学习FRM了,我也不能太‘佛系’。”
刘小雷给自己安排了“收心期”。他表示自己会留出假期的最后一个星期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更改作息规律,提前预习下学期开学前几个星期的主要内容,同时备考证书。“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享受这个假期,趁着假期去放松一下,给自己松松绑。玩儿的时候认真玩,学的时候认真学。”刘小雷说道。
郑茹把“新疆”“西藏”写进了自己的“假期待旅游清单”。“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就是想‘趁年轻多去看看’。”郑茹表示,经过这次旅行,她已深刻感受到最好的风景永远在未踏足的远方,“走出脚下的一方水土,与好友一起探寻未知的大好河山,正是青春的意义。”
“把握每一寸光阴”,00后热衷挖掘假期的更多可能
00后热衷挖掘假期的更多可能,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8.59%受访学生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兴趣又适合自己的暑期计划,避免时间虚度;60.17%会督促自身制定假期目标;53.49%期待学校推荐更多有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实习信息。
“假期实习”并不是周正楷的突发奇想,“计划清单”贯穿在他生活的每一天。学期中的休息时间,他喜欢看展、听脱口秀、看歌剧,“要好好挖掘北京这座丰富的城市”。这个暑假,他也给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实习,他还报了学校的小学期课程,申报了到农村调研种子购买和培育情况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但在他眼里,这些安排并不是“很满”。“我很适应这样的节奏,而且在青年时代多尝试、多探索、是非常好的体验。”
谈起对于暑假的憧憬与规划,刘小雷表示希望自己在这将近两个月的假期生活中不要虚度光阴,多做点儿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事情。作为一个喜欢音乐的男生,深入学习了解自己喜欢的吉他课程是他对这个假期的规划之一。“其他时间我会去多学做几道菜、唱唱歌、打打羽毛球,一方面陶冶情操,另一方面锻炼身体。”
同样决定“把握光阴”的张佳雯也表示自己假期的大部分时间注定要继续“飘”在家乡之外了。对于她而言,“轻松安逸”的假期是内心最期待的,但是现在的她似乎没办法让自己停下,“虽然有期待,但是我不会这么做。”有朋友形容张佳雯像一台“永动机”,毕竟她总是在前一晚入睡前就会规划好第二天自己的行程安排。在张佳雯看来,暑假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所以要尽可能尝试自己喜欢的事。“即使是高强度的工作,但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就不会觉得累。”
在张佳雯眼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可以适度听取一些旁人的建议,但更重要的是听从自己的内心。“两个月该怎么度过,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做到不让自己后悔就好。”
同58.67%被调查者一样,周正楷用“充实忙碌”形容自己期待中的暑假。刚刚开启专业之旅的他还有很多计划,“以后还想尝试一下公关或咨询,或到快销品牌去体验一下。”“不闲着”的假期也让周正楷越来越多地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慢慢地就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目标了。”调查结果显示,33.68%受访者希望通过暑期挑战自我,58.43%希望能在这个假期“收获满满”。
在不断的尝试后,纪昊阳渐渐找到了“答案”。除了疫情期间,纪昊阳几乎每个假期都没闲着,总会坚持支教或做家教。在他看来,这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百科的一种方式。“我觉得真正优秀的人应该有能力让身边的人和自己一起变得更好,站在讲台上、走进学生心里,就是这样一种方式。”纪昊阳希望他们不仅俯身去看“地上的六便士”,也能抬头看到月光,拥有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有热爱生活的能力,最好可以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变得更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罗希 毕若旭 程思 实习生 陈楚煜
原标题:七成多大学生准备暑期劳逸结合